龍抬頭(農歷二月二日)🪗,又稱春耕節🦹♂️、農事節🍭、青龍節🍢、春龍節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“龍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,每歲仲春卯月(鬥指正東)之初👩🏻🦱,“龍角星”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,故稱“龍抬頭”🚻。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⚰️,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➕🪷,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👨🏼💻🆎,農耕的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,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“圖騰”🦗。在農耕文化中🚣🏽♀️,“龍抬頭”標示著陽氣生發,雨水增多👨🏿🎓👩🏿🚒,萬物生機盎然。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🤚🏿🥋、驅邪攘災、納祥轉運的日子🧔🏼♂️。
“龍抬頭”源於自然天象崇拜,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。“龍抬頭”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,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。“龍抬頭”相關的活動很多,但不論哪種方式,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,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。就全國而言,由於地域不同,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。
龍是神話裏生活於大海中的神異生物🥷,司掌行雲布雨,常用來象征祥瑞。自古以來,人們在仲春“龍抬頭”這天敬龍慶賀👳🏼♂️,以祈龍消災賜福🧟♀️🧕🏻、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🦸🏿♂️。農歷“二月二”,既是“龍抬頭節”👢,又是土地神誕辰“社日節”🪤。由於節期重疊,南方部分地區“二月二”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,如在浙江、福建、廣東👈🏻、廣西等地區,“二月二”(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)多以祭社(土地神)為主,祭龍多在“龍飛天”的端陽🧖♀️。